看江苏如何探路“全国唯一”——江苏将如何继续探路?-凯时88kb88

作者: 中国纸业网 阅读: 153 发布日期: 2019-11-29
信息摘要:
11月29日,生态环境部、江苏省政府将在南京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推进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着我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按下“快进键”。


11月29日,生态环境部、江苏省政府将在南京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推进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着我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按下“快进键”。

江苏省委、省政府对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度重视。今年3月,省委主要领导带队前往生态环境部,促成我省成为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

前两篇回答“为什么是江苏”“江苏有怎样的基础”,下面请跟着小环来看一下“江苏将如何继续探路”?

江苏将如何继续探路?

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目的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法治健全、市场高效、行政有力、社会协同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坚强的生态环境支撑。

这个试点,不是抛开原有的工作另起炉灶,而是在集成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不仅短板要拉长,长板也要拉更长。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张雷介绍,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江苏生态环境系统还要在法治、市场、行政、全民行动等各个方面下功夫,在精准治理、保障民生、防范化解环境风险、监测监控和宣传引导上系统整合,有力有效服务高质量发展。

以坚持和完善更加高效的生态环境市场体系为例,我省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积极探索建立价值核算评估应用机制、建立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创新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等的有效模式和经验,并在全省推广。建立长三角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省环科院院长刘伟京正带领团队就此展开研究。他认为,要突出生态保护优先的考核导向,对具有重要生态保护功能地区、生态保护引领区、“两山”基地等采取差异化考核,取消或弱化考核gdp总量和增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探索建立根据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确定财政转移支付额度、横向生态补偿额度的机制,不断提高对生态产品价值高的地区生态补偿额度,激励地方不断提升生态产品的总量和质量。

构建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是坚持和完善更加严明的生态环境行政体系的重要内涵之一。“排污许可证,就相当于企业的环保身份证。”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处长戴明忠介绍说,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一张小小排污许可证,可以将企业排污等环境管理信息,全部集纳到全国一张网上,再与监测监控、执法监管等系统融合,将实现对所有固定污染源实施全过程环境监控。“国家要求,在2020年底前,要完成全部82个行业的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任务。而江苏提出,要率先在全国实现全覆盖的目标,目前我省的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着力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也将是试点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之一。省生态环境厅监测处处长刘晓蕾兴奋地表示,今年3月,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三年建设规划(2018—2020年)》,计划投资46亿,建设全省大气、水环境、机动车尾气、污染源监控、卫星遥感等6大类项目,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投资金额为全国各省环境监测历史之最!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事实上,江苏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已然走在全国前列。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太湖流域单位面积水质自动监测站数量居全国首位,配备了全国第一个环境监测船载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完成72个国控空气自动站监测能力建设,率先完成全省模范城市和县(市)pm2.5监测能力全覆盖,率先建成直连直管的省级质控站网,率先发布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将长板进一步拉长的目的是:到2020年底,全省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全覆盖,pm2.5精准管控、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有效应对;污染源监控能力显著增强,污染源排放与环境质量综合关联分析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三个说得清”;全省整体监测监控能力达到“全国一流”水平,能够为环境管理和精准执法提供坚强保障;初步形成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相适应的现代化环境监测监控新体系。

“做好下一步工作,必须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统领,强化系统思维,注重统筹协调。”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特别提出了“踩好跷跷板”的观点:既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又要进一步明确环保政策标准,稳定企业投资兴业的预期;既要用好政府调控手段,又要发挥好市场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帮助企业降低治污成本;既要强化环境改善的目标约束,又要加强环境政策的正向激励,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实干者、守法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既要依法严格监管执法,又要切实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产权,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增强企业信心和安全感,到2025年,初步建立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形成与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体来说,江苏计划构建“1236”工作体系。“1”是编制一个江苏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长期规划;“2”是确立2025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目标任务;“3”是细化法规标准体系、制度政策体系、机构队伍体系三个体系建设行动方案;“6”是推动决策辅助能力、收集处理能力、监测监控能力、监管执法能力、科技支撑能力、社会共治能力六个能力现代化。

责任编辑:赵晓一

咨询热线

0391-568888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