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千年的东巴纸,见证了纳西文化的发展。摸着这些纸张,没有“沙沙”声,而是有种静谧的历史感,如同神秘的纳西文明。
也许我们都见过干净、洁白、细腻的宣纸,可是在美丽的云南,却有另外一种纸,它纸质厚实,纤维粗重,可以双面书写,经久耐用,能防虫蛀。这是用纳西族东巴造纸术做的东巴纸。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原始、最古老的手工造纸术,被称为是人类手工造纸“活化石”。
东巴纸,是以前纳西族东巴祭司用来抄写东巴经和绘制东巴画的专用纸张。东巴意为智者,是纳西族中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擅长歌、舞、经、书、史、画、医。纳西族至今仍保留使用着其独特的东巴文字,也是现在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灵动活泼,衬在古朴的东巴纸上,也是极有韵味的。
关于纳西东巴始祖丁巴什罗造字的记载中有这么一段话,“手握金鹿送来的竹笔,沐浴着蓝鸟带来的灵感,面对粗糙的树皮,用刚萌芽的智慧,观察星圆曲之势,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宇。”这个“粗糙的树皮”即指东巴纸。据资料记载,东巴造纸术源起于唐朝,今天的工艺依然沿袭着唐朝时的特点。
如果想了解真正的东巴造纸术,一定要去到云南省迪庆州三坝乡白地村。那里是东巴教的发祥地,也是纳西族东巴的圣地。这里有一位大东巴和志本。大东巴往往掌握着最精深的纳西文化,当然也包括造纸。东巴造纸术流传千年,在文革时期曾被迫停止,上世纪80年代才恢复。和志本老人便是最早开始恢复东巴造纸术的人。为了学习东巴纸术,和志本花了10年的时间。
造纸过程的工序有采集原料、晒干、浸泡、蒸煮、洗涤、舂料、再舂料、浇纸、贴纸、晒纸等环节。全程都是纯天然的材料,而且制作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东巴造纸术兼具了浇纸法和抄纸法两大造纸方法的特点。
东巴造纸术的原料是产自当地植物原料“阿当达”,也是被称为“阁弯呆”的丽江荛花,属瑞香科植物。和志本说“造纸的树枝要求很讲究,粗细、表皮光滑度等都必须严格控制。没有什么可以测量,唯独眼睛和经验” ,寻找材料靠的就是日积月累的经验。
首先,要先去附近的山上砍下当地造纸的树,当地人称之为苟树。砍树要找粗壮、表皮细滑,旁枝较少的。将合适的枝条砍回来趁鲜剥皮,只有这样树的水分才较少,容易干。将黑色外皮剥干净,只要那一层白色的内皮。
然后将这些白树皮自然晾干,用水浸泡,将所有黑皮、杂皮都剔除掉,直至树皮都已泡软。下一步是将树皮放在锅里蒸煮十几个小时。再捞起并拿到河里边漂洗。之后用木槌反复捶打树皮,砸得越细越软才好。这样可以把皮料捏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团状。做纸的原料要定量,每一个纸团就可以做一张纸。
在木槽中盛水过半,在纸帘上倒上适量纸浆,用手轻轻搅拌、拍打,让纤维均匀分布。经滤水后,立即将铺了层纸浆的纸帘框取出,扣在晒纸板上,轻轻地取下纸帘,并将晒纸板放到太阳下晒。待纸晒到半干时,要用压纸棒用力碾压,将纸面压得平整。晒干后用手轻轻一揭,将纸揭下,就是一张古色古香的东巴纸。
你很难想像,在这样一个工业化、网络化的时代,仍然会有人坚持用几千年前的方法,用双手和原始的技法制作一张纸。虽然东巴纸的制作周期大概是一周的时间,但是因为造法原始,产量极低,价格昂贵。一来是因为荛花只有白地和丽江才有,依旧无法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是荛花本身有毒,制作东巴纸时,一般人很容易皮肤溃烂,眼睛发炎。荛花的毒性让东巴纸能够防虫蛀千年不坏,但这也极大地考验了造纸人。每隔半个月,东巴纸造纸人就需服用一次中草药“少七”,来抵抗毒性。
和志本有一次在采访中说,“跟到这里参观的很多外国人比起来,现在很多的中国人并不理解传承古老文化的重要意义,对这些东西显得漠不关心。” 老人还说,“我们的后辈,已觉得那些叙述中的辉煌,那么陌生和不可思议。”确实许多人只是兴奋地四处浏览,以寻找一种小资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去思考古老文化的意义。文化的传承,不仅要有和志本这样的人在继续传播,也需要有更多人去了解。只有这样,千年的东巴纸才能流传更多个千年……
责任编辑:郑
咨询热线
0391-5688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