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坚守 传承纸业“活化石”-凯时88kb88

作者: 中国纸业网 阅读: 379 发布日期: 2016-09-07
信息摘要:


他是一个普通的造纸人,但他所传承的桑皮造纸技艺,比蔡伦发明的造纸术还要早上100多年,被称为纸业的“活化石”。他坚持手工造纸孜孜不倦,填补了山西省桑皮手工造纸的空白,更让这一古老技艺重新焕发了生机。

他就是来自山西省高平市永禄村的李保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平桑皮造纸技艺第四代传承人。8月29日,记者来到高平市永禄乡永禄村,走近坚持40年只为“拯救”桑皮造纸技艺的李保根。

高平桑皮纸曾被用来印纸钞

8月29日一早,记者驱车来到高平市永禄乡永禄村,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找到了李保根所在的桑皮纸制作厂房。整个厂房不算大且略显简单,中间用墙壁隔离出四五个区域,每个区域所进行的工作不同,在整个厂房内难寻一件机械化工具。

走过两道隔断后,在一个挂有“捞纸”二字的区域内,记者看到一位精瘦的老人,身穿一身灰褐色衣裤,胸前挂着一件黑色皮质围裙,此人便是李保根。

在他面前,是一个2米长、1.5米宽、1米多深的大水池,水池上面横放着一根竹竿,李保根将手中长1.4米、宽0.7米的木架子一端架在池边,另一端架在了竹竿上。“这个是捞纸架。”李保根说。记者看到,李保根手里的捞纸架里放置着一个同样大小的竹帘,这个竹帘与普通家庭用的竹门帘大不相同,此竹帘更加细致,且捆绑得特别浓密,一根连着一根,几乎看不到缝隙。“我这张竹帘已经用了几十年了,是我的 传家宝 。”李保根用手摸了摸竹帘说。

说话间,站在李保根对面的一名工友将一根长木棒伸进水池中搅拌,一瞬间,刚才还略显清澈的一池水变得浑浊起来,可以看到水中的白浆。“这就是纸浆,最后的成品纸就是从这里捞出来的。”话音刚落,只见李保根小心地将手里的捞纸架斜插入浆水池内,又平抬起,此时,捞纸架中黑色竹帘上已铺满了白色的纸浆,李保根前后晃动捞纸架,多余的水分便滤了下去,之后他双手用力一抬,捞纸架重新被架在池上。李保根将竹帘拿出,倒扣在旁边已经放好盛纸架上,轻轻掀开竹帘,一张纸平展地呈现在眼前。

看着刚被捞出的桑皮纸,63岁的李保根如数家珍:“我们高平桑皮纸最大的特点就是韧性好、保存时间长。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幅古画,历经百年颜色依然鲜艳如新,经过专家鉴定,这幅画的用纸就是高平桑皮纸。在解放前,太行、太岳解放区的纸钞也全部是用高平桑皮纸印制的。现在高平市桑皮纸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所造的纸还要早上100多年。”

据《潞安府志》记载,洪武初年,潞州6县有桑树8万余株,当时潞州成为北方最大的织造中心,潞绸作为皇室贡品闻名遐迩。在高平、阳城等地,拥有的大量桑蚕资源为桑皮纸的制造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永禄村至今还保存有一块清代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的石碑,碑文记载永禄村自古就有造纸。高平桑皮纸堪称我国纸业的“活化石”。

制作一张纸需要4个小时

说起桑皮纸的整个制作工序,不善言谈的李保根一瞬间变成了“话痨”。他告诉记者,在造纸的所有材料中,桑皮纸的制作过程是最为复杂的。取皮、碾轧、蒸煮、洗浆、捞纸、晒纸等10个流程72道工序,是手工制作桑皮纸的必备环节。“从取皮到成品,制作一张纸需要4个小时的时间。”李保根说,光蒸煮环节就进行了三次,经过三蒸三煮之后的桑树皮制作出桑皮纸才会白。说着李保根又带着记者来到了“细检”区,一个中年女人正坐在一个大箩筐前,挑拣着一些杂质,此时箩筐里的树皮经浸泡、蒸皮、踏浆、切皮、榨丝等多个程序,如果不介绍,已经看不出这些是树皮了。“这就是细检,是用工最多、最细的一道工序,在细检过程中,检皮工人必须把桑皮表面带有的杂质细检干净,这样桑皮纸才能更细致光滑。”李保根说。“制作桑皮纸,虽说每道工序看似简单,但都与纸质息息相关。但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捞纸,而这个工作也只能由李师傅胜任。”厂房负责人说。

为什么说“捞纸”最关键呢?李保根说,这个捞纸,首先就是搅均匀,如果搅不均匀,抓起来就是这个疙瘩。其次是在捞的时候,要掌握厚薄均匀,在水里头慢点儿,就可以成样子了。看起来也很简单,实际做起来很难。

咨询热线

0391-5688887
网站地图